关注皮肤菌群,关爱皮肤健康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326期日报。
青春期皮肤菌群失调或可导致痤疮
Trends in Immunology[IF:13]
① 皮脂与皮肤微生物/化学环境之间的动态变化驱动青春期痤疮,可致短暂性炎症;② 雄激素增加会促进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导致亲脂性痤疮丙酸杆菌和棒状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③ 皮脂可推动皮肤由稳态向炎症转变,IL-1α、IL-β、IL-10、AMP和IL-17转录本在痤疮病变中增加,并促进炎症因子IL-6、IL-12、IL-23、TNF-α和IFN-γ表达;④ 痤疮病变程度与痤疮丙酸杆菌脂肪酶活性有关;⑤ 青春期后皮脂减少,微生物/环境重新建立体内平衡,痤疮消退。
Acne: Transient Arrest in the Homeostatic Host–Microbiota Dialog?
09-26, doi: 10.1016/j.it.2019.08.006
【主编评语】寻常痤疮往往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皮肤区域,且多发于青春期,相比于其它皮肤炎症性疾病,寻常痤疮在不同种族青少年的发病率高达44-95%,但同时50%患者能自行恢复。Trends in Immunology最新发表的观点文章认为,寻常痤疮是青少年期面部皮肤与新的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相互作用,取代了以前的儿童皮肤稳态,而自然发生的短暂性炎症。此概念或可解释痤疮在青春期发病率高,且在特定皮肤部位出现,但又能自行消退的现象。推荐阅读。(@nana)
Nature子刊:特应性皮炎及银屑病患者的皮肤菌群及转录组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纳入91名特应性皮炎(AD)患者、134名银屑病患者及126名健康人;② 鉴定出11个在AD患者、银屑病患者及健康人皮肤菌群中具有显著差异的OTU;③ 特定OTU区分AD与健康人、银屑病与健康人及AD与银屑病的AUC分别为0.94、0.85及0.86;④ AD患者的皮肤菌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厌氧菌减少,皮肤宿主基因表达(皮肤屏障功能、色氨酸代谢及免疫活化相关)发生变化;⑤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菌群表现出多菌种共现模式,棒状杆菌属可能在疾病中起调节作用。
Microbe-host interplay in atopic dermatitis and psoriasis
10-16, doi: 10.1038/s41467-019-12253-y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分析了特应性皮炎患者、银屑病患者及健康人的皮肤菌群组成及转录组的差异,鉴定出了不同疾病患者的特异性菌群群落特征及皮肤转录组特征。(@szx)
Science子刊:微生物入侵毛囊,或加重EGFR靶向治疗引起的皮肤损伤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161]
①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缺失小鼠,毛囊发炎,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引起TH1/17炎症反应,皮肤屏障破坏;② 抗生素处理或在无菌小鼠中,炎症均减轻,但仍表现Th2炎症反应;③ LRIG1阳性干细胞EGFR信号可防止细菌侵入,维持皮肤屏障完整,预防炎症;④ 抗EGFR 治疗的患者,表现Th2驱动的特异性皮炎特征;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或转基因表达SOS,可恢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防止EGFR缺失小鼠皮肤屏障破坏和炎症。
Hair eruption initiates and commensal skin microbiota aggravate adverse events of anti-EGFR therapy
12-11,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2693
【主编评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抗癌治疗会引起皮肤毒性反应,如干燥、瘙痒、细菌感染等,但背后的机制仍不清楚。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最近发表文章,探讨了EGFR信号通路缺失导致复杂皮肤炎症的原因、初始触发点和潜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缺乏EGFR信号,会引发TH2为主的炎症反应,使细菌通过滤泡口入侵宿主,导致类似于特异性皮炎的免疫反应。利用成纤维表皮生长因(FGF7)治疗EGFR信号缺失的小鼠,能预防小鼠皮肤屏障损伤。本研究的发现或有助于癌症和特异性皮炎治疗。推荐阅读!(@nana)
Cell子刊:新生小鼠怎样识别皮肤中的“敌人”和“朋友”?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新生小鼠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可诱导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Treg),促进免疫耐受,预防皮肤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无此作用;② 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结迁移,帮助特异性T细胞扩增;③ S. aureus的α毒素刺激骨髓细胞分泌IL-1β,激活IL-1受体,抑制S.aureus特异性Treg富集;④ α毒素或IL-1受体缺失S. aureus可促进Treg的富集;⑤ 用IL-1β或α毒素局部处理小鼠,可抑制S. epidermidis对Treg的富集,减少免疫耐受。
Toxin-Triggered Interleukin-1 Receptor Signaling Enables Early-Life Discrimination of Pathogenic versus Commensal Skin Bacteria
11-28, doi: 10.1016/j.chom.2019.10.007
【主编评语】生命早期是建立皮肤免疫耐受的关键发育窗口,但是,对新生儿皮肤的免疫环境是否有助于对任何微生物的耐受及相应的耐受机制都还不清楚。Cell Host and Microbe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新生小鼠能够区分定植于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前者的α毒素可激活白介素-1受体,抑制调节性T细胞分化,减少免疫耐受,而后者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有助于小鼠的免疫耐受。推荐阅读。(@nana)
皮肤共生菌群诱导的Th1细胞受角质细胞调控
PNAS[IF:9.58]
① 皮肤共生细菌(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T细胞(包括Th1细胞及Th17细胞)在表皮聚集,周围被活化后的角质细胞包围;② T细胞聚集区相关角质细胞的转录谱与T细胞的归巢/滞留及抗原呈递相关;③ 皮肤共生细菌诱导产生的IL-22促进角质细胞的MHCII表达;④ 单核细胞衍生细胞促进了Th1应答及角质细胞的MHCII表达;⑤ 角质细胞的MHCII表达对于皮肤共生细菌诱导的可产生IFN-γ(而非可产生IL-17A)的CD4+ T细胞是必需的。
Keratinocyte-intrinsic MHCII expression controls microbiota-induced Th1 cell responses
10-31, doi: 10.1073/pnas.1912432116
【主编评语】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皮肤菌群诱导的Th1细胞受到角质细胞中的MHCII表达的影响,而角质细胞表达的MHCII又受到菌群诱导产生的IL-22调控,揭示了皮肤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复杂互作机制。(@szx)
Cell子刊:CD109抑制皮肤菌群介导的γδ T细胞活化
Cell Reports[IF:7.815]
① 角质细胞中高表达CD109(一种GPI锚定蛋白),是皮肤免疫稳态及可产生IL-17的γδ T(γδ17)细胞活化的重要调节因子;② 敲除CD109的小鼠表现出自发性的表皮增生,CD109缺失促进了真皮γδ17细胞在表皮的异常累积,增加了小鼠对牛皮癣样炎症的易感性;③ γδ17细胞的活化需要IL-23信号及菌群的参与,抗生素处理可抑制γδ17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表皮的累积,降低IL-17A的mRNA表达;④ CD109通过增强皮肤屏障完整性限制γδ17细胞的活化。
CD109 Restrains Activation of Cutaneous IL-17-Producing γδ T Cells by Commensal Microbiota
10-08, doi: 10.1016/j.celrep.2019.09.003
【主编评语】可产生IL-17的γδ T(γδ17)细胞在保护性及致病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皮肤角质细胞中表达的CD109可通过增强皮肤屏障完整性,抑制共生菌群诱导的皮肤γδ17细胞活化,以维持皮肤免疫稳态。(@szx)
Cell子刊:JunB/AP-1调控皮肤菌群与皮肤免疫细胞的互作
Cell Reports[IF:7.815]
① 表皮缺失JunB(JunBΔep)的小鼠表现出2型和17型免疫反应、IgE升高、屏障功能紊乱、瘙痒等过敏性皮炎(AD)病理特点;② 并表现出自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殖,病变皮肤与AD患者有很大的转录组特征重叠;③ 皮肤炎症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殖由于适应性免疫缺乏而加重;④ 在菌群失调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皮肤炎症和IL-17A表达,但在皮肤炎症发生后应用抗生素并不奏效;⑤ 在JunBΔep小鼠皮肤中和JunB缺失的角质细胞中,Myd88水平上调。
Cutaneous Immune Cell-Microbiota Interactions Are Controlled by Epidermal JunB/AP-1
10-22, doi: 10.1016/j.celrep.2019.09.042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表皮细胞中缺失了JunB的小鼠表现出类似过敏性皮炎的症状,提示JunB作为上游调控因子,通过影响角质细胞中的Myd88表达以调节皮肤免疫细胞与皮肤菌群的互作。(@szx)
人类皮肤菌群的性状分析
Microbiome[IF:10.465]
① 基于细菌培养试验的研究数据,开发一个含971个人类皮肤细菌物种的菌群性状数据库,并用该数据库分析皮肤细菌的功能性状特征;② 人类皮肤细菌中不常见的性状有:孢子形成、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色素生成、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等;③ 皮肤细菌整体上倾向于兼性厌氧,不常见滑行运动,螺旋菌和棒状形态较少,少见链状生长形式,对高pH和低渗透压环境的耐受性较差,喜温暖环境。
Trait-based analysis of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07-05, doi: 10.1186/s40168-019-0698-2
【主编评语】目前对于微生物组的功能研究主要基于对宏基因组中基因通路的分析,这种方法依赖于参考数据库,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从另一个思路出发,以实验室中细菌培养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基于细菌性状的人类皮肤菌群的数据库,并分析了人类皮肤菌群的功能性状特征。(@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徐笑,szx,nana,爱的抉择,王文东,mildbreez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224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炎症性肠病中的宿主-菌群互作
1220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2019年脂肪肝病研究的重大进展
1218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2019年肠道菌群研究的重大进展